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11-23   A03版:三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向“神医神药”说“不”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870
□  陈喻
   “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坑蒙拐骗,害人不浅,向来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此类虚假违法广告的打击力度,近日从已办结的案件中公开了部分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冒充专家或名医开展宣传、虚构或夸大保健食品功效、发布未经审查的药品广告等。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由此导致的各种亚健康引起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的关注,许多人寻求各种保健药品养生,希望远离疾病困扰。一些不法商人瞄准了这个“商机”,打着养生保健的旗号,邀请各种“托”进行虚假宣传,谋取暴利。前几年就有一个名叫刘洪斌的“托”假扮专家,做养生保健药品的代言人,骗取了数以万计老年人、病人的信任,据报道诈骗钱财高达八十多亿元。此类“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套路很多,且套路很深,闻者足戒。
    世间根本就没有什么能包治百病的神奇药品,那些“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的受害者,说到底还是因为防范意识薄弱。其实,寻找治病的良方,还是要去正规医院,切不可听信“神医神药”,更不要听信什么土方、偏方、秘方。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应该尽量选择医院、诊所、药店等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正规场所(含电商平台)购买药品,高度警惕宣扬医疗效果显著的食品及“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不能购买没有批准文号或者在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不到国药准字号信息的药品,以免上当受骗,损失钱财,丢了健康。
    从我市最近公布的相关案件来看,那些宣扬“神医神药”的商家,最大的毛病毫无疑问是诚信缺失,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虚假宣传。须知发布广告绝不能“张口就来”,尤其是涉及医疗保健产品的广告,容不得半点虚假。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其他任何广告都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不得使用医疗用语,同时对保健食品广告也作了相关规定。一旦违法,必受惩罚,切不可心存侥幸,为牟利铤而走险。
    严厉打击“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是人民群众之愿,也是监管部门之责。长期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对虚假违法广告坚决说“不”,同时不断增强消费者的防范意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才会得到有效保障。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