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李清 文/图 近日,玉溪市特殊教育融合集团成立仪式暨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2023年业务培训举行,来自省内外300多位特殊教育、融合教育专家学者及一线特殊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会。玉溪市特殊教育融合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云南特殊教育踏上了新的历程,将全面整合全市特殊教育优质资源,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提高特殊教育办学质量,打造玉溪市融合教育发展新形态。 组建玉溪市特殊教育融合集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国家针对特殊教育专门制定出台了《“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新时代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玉溪市教育发展大会上明确要求“尽快组建市级特殊教育融合集团”,教育高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将“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作为单列内容,对玉溪市特殊教育融合集团的成立、资源中心(教室)的建设作统筹谋划。 12月22日,玉溪市特殊教育融合集团(以下简称“特教融合集团”)正式成立。特教融合集团以玉溪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为领办学校,由全市各县(市、区)资源中心(资源教室)和试点中小学校、幼儿园,省内外学校、企业共79家成员单位共同组成,汇聚了上海、四川、云南等地的优质特殊教育力量,同时邀请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特殊教育领域专家教授作为特教融合集团顾问,为特教融合集团开展理论研究、实践探索、课程研究、师资培训提供资源保障。此外还与云南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抚仙湖希尔顿酒店等优秀企业合作,打通了残疾学生就业渠道,提升了特殊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形成产业支撑职业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从政策、队伍、资金和组织保障上给予特殊教育全方位支持。玉溪特殊教育采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就近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入学率达到99.66%,超过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97%的目标要求。成立仪式上,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玉溪市特殊教育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效在全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送教上门工作探索出了适合西部地区的送教上门“玉溪模式”。希望大家充分认识到特教融合集团成立的重要意义,共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团队,以特教融合集团为载体,深化优质资源利用,推进城乡共同体建设,推动全域特殊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围绕特教融合集团成立的重要意义,表示特教融合集团成立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要求,实现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重要途径,是健全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实现玉溪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不忘初心使命,聚焦重点任务,以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契机,将特教融合集团作为连接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桥梁纽带,为残疾儿童少年的成长成才铺好路、奠好基,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宣读《玉溪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关于成立玉溪市特殊教育融合集团的通知》。特教融合集团领办学校(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国强对特教融合集团的章程进行解读并介绍特教融合集团基本情况。会上为特教融合集团省内外成员单位及企业代表授牌,为专家顾问代表颁发聘书,并为2021―2022年度送教上门优秀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 开展特教相关业务培训 特教融合集团成立仪式结束后,由玉溪市教育体育局、玉溪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玉溪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承办的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2023年业务培训如期开展。 培训期间,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教授赵斌,上海市宝山区特教指导中心主任朱剑平以《融合教育理念及相关政策法规》和《区域资源中心及资源教室建设与运行》为题,围绕融合教育的理念、相关政策法规和区域资源中心及资源教室建设运行体系等内容,为参训人员作系统理论讲解。 玉溪特校资源办负责人王春丽以《基于融合教育的普校特殊学生教育管理策略》为题,从什么是特殊需要儿童、什么是融合教育、普通学校面对特殊儿童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分析融合教育理念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玉溪特校教师分享了送教上门家庭康复评估、训练技巧和方法,详细介绍了送教上门教辅具的使用,还通过详细解读平台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流程,向参训人员介绍了玉溪市送教上门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网络,以及如何利用平台进行学生评估工作。 为充分发挥玉溪市送教上门国改实验区、省级特教班试点工作的辐射示范作用,发挥国内知名特教专家对特教班、送教上门的指导作用,更好地推进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12月22日至23日,特教融合集团部分省内外成员单位、专家顾问一行还深入红塔区、澄江市,就特教班、送教上门现场教学工作进行观摩。 观摩团一行到澄江市特教班办学点凤山小学,参观凤山小学与特教班的融合教学模式及教学环境;走进送教上门学生家中,现场观摩送教小组开展康复训练和教学指导;走进玉溪特校,参观校园、图书馆和各功能训练室、资源教室,进一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及成效;走进玉溪社会福利院服务中心,深入了解福利院特教班、“添翼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并进行交流与探讨。 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招收听障、视障、智障学生,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于一体,开展康复教育和送教上门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在籍在校学生规模近600人。围绕“一切为了特殊需要儿童”的办学宗旨,玉溪特校完成了特殊教育两头延伸,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66%,探索出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送教上门的“玉溪模式”,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六个走在全省前列内容之一。近两年来,省内外50余所特殊教育学校先后到玉溪特校交流学习,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云南省“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党建工作示范学校、玉溪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示范校等殊荣,被确定为全国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玉溪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学校,成为云南特殊教育的领跑者。 近年来,玉溪市特殊教育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效在全省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玉溪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送教上门国改实验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重度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有效运行的“玉溪模式”,多次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荣获云南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 作为特教融合集团的领办学校,玉溪特校在资源中心建设、残疾学生免费康复、送教上门、特教班设立等工作中做了许多先行先试的举措和探索,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 玉溪特校于2006年开设职业高中教育,2017年与市二幼合作开办幼儿园,实现了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两头延伸,进一步完善了特殊教育体制。 对重度多重残疾学生开展免费康复训练,玉溪特校目前有206名启智孩子,学校对三分之一学生长期开展免费康复服务,该举措的家长满意度较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2013年,玉溪特校在全市率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全市送教上门工作由玉溪特校统一统筹规划,送教上门学生人数近500人。每年送教上门工作人员深入全市近300个自然村中,为重度残疾孩子送政策、送康复、送知识、送技能共12000个课时。 2020年9月,省教育厅在玉溪市开展普通中小学设立特殊教育班试点工作,在澄江市凤山小学、通海县秀山二小和新平县三小开展普通中小学校设立特教班试点工作。三个特教班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开展活动,通海县通过一年的探索,于2021年9月成立通海县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为通海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2年9月,玉溪特校在玉溪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设立特教班,每学年安排两名教师到中心驻点任教,开展养教结合试点工作,进一步保障了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在特教融合集团章程的解读中,张国强从市委、市政府要求及特教融合集团成立的背景意义、组织架构、成员单位职能、落实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主要路径、在国内先行先试的举措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阐释,表示特教融合集团将进一步探索融合教育模式,以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主体,各县(市、区)资源中心、融合教育试点学校等为构架,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教育学校,特教班与普通教育学校融合发展和结对帮扶,进一步整合全市特殊教育优质资源,实施系列举措。 突破四个难点。拓展学段服务,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提升支撑能力,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做好五个融合。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加强体卫艺教育与康复教育融合,推动教师队伍融合。 建立六个中心。特教融合集团下设特殊教育巡回指导中心、残疾学生发展评估中心、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融合教育研究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六个中心在特教融合集团设置常驻机构,对全市79家融合教育成员单位开展指导工作。主要依托全市6县2区1市及市级共10个资源中心、近40个资源教室、27所融合学校开展工作。 赋予多项职能。加强融合资源阵地建设;统筹人员管理,组建融合教育师资团队;探索教育教学策略及特殊教育融合模式;评估安置特殊需要儿童;推进共建单位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招生、教学、实训、师资培训等信息与资源共享共用;开展国内外相关教育、技术等交流活动,促进特殊教育领域、技术领域的深度合作。 “特教融合集团的成立对构建玉溪市乃至云南省的特殊教育体系,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国强表示,希望全体特教同仁携起手来,做好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必答题,真正让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惠及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