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民政局
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精神,市民政局积极投入“玉溪之变”大讨论大实践行动,从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补齐“短板”入手,注重体系建设规划,制定出台系列配套措施,加大各级财力保障,不断优化设施布局、增加服务供给,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困难人员兜底保障为基础,以全体老年人享有为目标,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先行先试,规划引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国家和省级规划未出台之前,玉溪市民政局于2021年8月率先制定实施《玉溪市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 实施省级综合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制定《玉溪市开展覆盖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首次清晰提出建设全市“三级一有”养老服务体系1.0版目标,即每个县(市、区)最少有一所公办养老机构,乡(镇、街道)按照区域整合最少有一个以农村敬老院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中心,每个村(社区)最少有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者以老年活动中心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中心。聘请远景大数据研究中心开展玉溪市养老产业发展专题研究,提出积极构建玉溪“东部片区”休闲养老养生区、“哀牢山”绿色保健养老养生区、“红河谷”冬季避寒养老养生区和以澄江市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红塔区康复辅具生产为中心的“三区两中心”养老产业发展格局目标。 先后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全面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规模和具体功能布局,明确了支持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扶持措施。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玉溪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玉溪市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养老服务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保障机制,加足马力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优化保障,加强支持促进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2019年以来,全市投入各级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资金达3亿多元,在确保1.0版“三级一有”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同时,向2.0版的“四级一有”养老服务网络覆盖体系推进(城市:县―街道―社区―居民区,农村:县―乡镇―村―组)。 在机构养老服务方面,每年将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经费400万元列入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对全市公办公营的养老机构在职在编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人员工资据实分别列入市级、县级财政预算给予全面保障,全市45家特困供养机构不断加强保障能力建设,供养能力进一步提升,对有意愿入住机构的特困老年人做到愿进尽进、应养尽养。不断扩大养老服务市场开放,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对社会力量新建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按照自主建设和租赁5年以上分别以每个床位1万元和5000元的一次性床位建设给予补贴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取得突破,全市8家养老机构通过实施公建民营,在优先满足县内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前提下,向社会开放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大综合监管力度,牵头联合相关部门,以“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每年深入各县(市、区)养老服务机构,对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和服务秩序恢复、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范非法集资、医养结合服务等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目前,全市在运营养老机构55家、床位4565个。 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街道层面,全力推进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以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功能为枢纽,各类社区、居民住宅小区配建日间照料功能性设施为补充的城市社区养老“15分钟服务圈”。乡镇层面,构建以敬老院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中心、村级服务中心(互助服务站、幸福院、老年活动中心),具备较好条件的村到组延伸有“室”(老年活动室)的服务网。全市有各类社区养老和村组老年活动室等日间照料设施3260个。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政策把好规划源头关,正逐步按照100%要求落实。积极推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等工作。全覆盖、可及性的村(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正在形成。 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分类分层、因地制宜提供各类照料服务,规范建设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除设置必要的日间照料功能外,标准统一设置厨房和餐厅,通过政府补助一点、集体经济投入一点、社会捐赠投入一点的模式开展居家老年人助餐服务,并提供文体活动、政策和健康知识宣传、医疗卫生咨询等居家日间照料服务。给予一次性建设财政资金补助,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开办老年幸福食堂,探索开发居家照护App、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等,以社区为单位将智慧养老与智慧社区建设有机结合,探索居家社区上门服务智慧养老新模式。
提质增效,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纵深发展 抓服务监管,确保规范发展。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抽查检查机制,多部门联合建立养老服务日常监管制度,对登记备案执业的养老机构,市级按比例、县级全覆盖动态监督检查,持续推进全市养老服务机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引导其主动防范,消除建筑、消防、食品、医疗卫生、特种设备等方面的风险隐患。不断督促养老服务机构制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并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一次应急演练。 抓绩效考核,促政策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和安排,督促各县(市、区)政府承担组织实施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主体责任,把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列入县级政府年度绩效考核,通过每年严格考核,采取奖惩措施,按照“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从资金、项目上按考核结果给予各地不同程度的帮扶,从而不断调动各地积极性,推动全市基本养老服务责任落地落实。 抓医养结合,促融合发展。依托基本公共卫生和养老服务项目,着力打造“医中伴养、养中伴医、医养协作、居家医养”4种模式。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发展中医特殊医养结合服务。继续推动医疗机构与周边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签约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支持社会力量开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服务机构。2022年,玉溪市成功创建一家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和一家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2023年,选定红塔区和易门县开展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建设,红塔区、通海县、易门县、元江县开展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建设工作。将老年医学科作为重点发展学科,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持续推进全市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涉老医疗机构建设。2022年,玉溪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为70%,全市共有84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占比90%,三级中医医院设康复科比例为100%。 抓产业推进,促多元发展。注重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聚焦旅游文化和健康养老服务,整合优化资源及保障要素,促进“旅游+”“健康+”“养老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医康养体旅产业的培育,构建“医、药、康、养、文、体、旅、智”全产业链,发展康养旅游新业态。发挥1+1>2的作用,将养老产业招商纳入全市招商平台,在全市精选出5个康养项目和9个公益性基本养老服务项目纳入招商范围。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邀请中国光大养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北京康旸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洪天养老投资有限公司等10多家省内外养老企业到玉溪考察,寻求共同发展养老产业,全市已有13家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的养老机构。积极推行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家政+养老”“物业+养老”等通过开发App或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的居家社区机构一体化智慧养老照护产业服务模式正逐步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