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喻
诚信与消费息息相关。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次“上当”“倒霉”的消费体验,就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改变消费者对于当地商品和服务的认知及态度,挫伤消费积极性,进而对提振消费、扩大内需造成负面影响。 生活中,由于商家的诚信问题,造成消费者受损、消费活力减弱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预付式消费,有的商家无故拖延,拒绝为消费者合理退费,或违约“跑路”;又如一些线上培训的失信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影响人们对网络新经济业态的信心;还有一些无良商家,专门针对老年人设置消费陷阱,也败坏了消费环境……如此种种商家不诚信行为,会极大挫伤交易意愿,加大社会交易成本。只有着力消除这些制约消费的不利因素,才能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规范消费市场秩序,持续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点燃消费热情,我市近年来持续加强消费领域执法监管,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断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诚信计量示范活动,全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但客观来看,目前在加强诚信建设、提振消费信心方面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当前,消费者期待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放心消费示范行业创建、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节假日预约消费维权”服务……为回应消费者的诉求,应当倡导商家坚持诚信理念,注重售后服务,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 打造诚信市场环境,一方面要重点抓好典型案例,加大对违信失约的惩处力度,另一方面要在一些重点领域推进“信用+”工程,提升行业诚信水平。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力量,而保护消费者权益则是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的基石。一年一度的“3·15”之所以会备受人们关注,就是因为消费者希望拥有一个优质的、诚信的消费环境。消费者期盼“天天都是3·15”,越是促消费,就越要讲诚信,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具体而言,有必要继续积极打造信用消费环境,营造浓厚的诚信氛围,开展“诚信之星”“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企业信用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全社会共同营造诚信守法、持续健康的市场环境。 当前,增强经济的内生活力,扩大内需的“一池春水”,要坚持以法治为根本、以监管为带动、以典型案件为警示,加大查处力度,大力推进诚信建设,让诚实守信蔚然成风,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激发更强消费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