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季永鹏
依托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发展蔬菜产业;聚焦产业发展优势,盘活资源,实施集体经济项目……近年来,华宁县宁州街道平地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好选题、破题、答题“三道题”,抓实集体经济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产业 选准项目 “我们这里一年可以栽两茬水果玉米,一亩水果玉米一茬可以卖五六千元,水果玉米栽种结束后还可以栽种一茬洋葱或青花。”近日,平地社区马家冲小组居民李建平给2亩水果玉米浇水时说。 “我们依托距离县城近、水利条件好、交通便利等优势,采取村办公司流转土地种植、种植大户带动、引进第三方合作种植等方式发展蔬菜产业。”平地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云勇介绍,平地社区主要种植白萝卜、鲜食玉米、洋葱等蔬菜,蔬菜种植有一定规模。 但由于社区附近没有蔬菜交易市场,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这也成了摆在平地社区党总支面前的一道“难题”。 “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解决问题。”李云勇表示,面对困难,平地社区党总支聚焦产业优势“选题”,积极组织社区党员干部摸排资源,从摸排资源破题。经过摸排后,发现马家冲小组的商铺、空地、待客处利用率低,区位条件好,适合建设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能够带动辖区村组发展蔬菜种植的积极性。
合作开发 抱团发展 敲定项目后,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成了资源能否盘活的关键。平地社区党总支以小组党支部为依托,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居民大会反复论证和不断征求意见,广泛凝聚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共识,形成以“班子成员+小组干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的先锋队,主动靠前服务,入户向群众讲清建设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对群众发展产业的好处,争取群众支持。 讲清项目建设好处,和群众达成共识后,平地社区党总支聚焦抱团发展“破题”。依托村办公司——华宁龙源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积极促成第三方企业云南公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平地社区、右所社区、咱乐村开展合作,抱团发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每个村(社区)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7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结束这一片区群众无蔬菜交易市场的历史,为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推动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奠定基础。 目前,该项目正在开展马家冲小组待客处拆除工作。“项目分两期建设,公司共投入资金220万元,项目建成后能有效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蔬菜产业。”云南公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柯猛说。 收益共享 强村富民 立足项目带动,平地社区党总支聚焦强农富农“答题”。积极寻求相关部门指导,立足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平地社区与右所社区、咱乐村合作,携中央、省级财政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入股项目建设,并按照入股资金占比分配股权,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项目建成运营后,全年可加工销售新鲜蔬菜3000吨,预计年销售收入850万元,能稳定群众售卖渠道及价格,辐射带动915户3544人发展种植业。 “除了依托该项目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外,我们还探寻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依托现有的村办公司、合作社、基地,通过订单生产、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产业,有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李云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