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有必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激励导向,同时增强政策规制,化解违约风险,千方百计使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民实现资源联结、劳务联结、合作联结、服务联结。
□ 陈喻
红塔区以农业基地建设为依托,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订单生产、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和吸纳就业等多种方式强化利益联结,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详见“玉溪+”客户端相关报道) “联农带农”是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农民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业功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红塔区为例,截至去年底,实有农业企业178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5个,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5户。这些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农带农”,让农民获得收益,带动了玉溪农业发展。 “联农带农”经济效益显著。试举一例:今年4月底,玉溪晨鼎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试种的首批菜心、芥蓝和春菜一上市就销售一空。这家合作社以前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辐射带动650余名社员种植小香葱,产品远销上海、广东、湖南、北京等地,“联农带农”作用十分明显。 “联农带农”不但使企业有发展助力,农民也能增收,两者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应当围绕“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的目标,进一步构建关系稳定、联结紧密、权责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可控的“联农带农”长效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保障。 “联农带农”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农民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业功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有必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激励导向,同时增强政策规制,化解违约风险,千方百计使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民实现资源联结、劳务联结、合作联结、服务联结。 小规模农户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老龄化程度严重,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弱。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民特别是小规模农户就业增收,提高其经济发展能力很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做好“联农带农”这篇文章,有助于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