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段玲陟 文/图 近年来,澄江市公安局持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为载体,积极发挥社区民警专职化效能,关口前移、主动排查,助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派出所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的总体目标。 2023年以来,辖区警情同比下降10.43%,其中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12.83%,刑事发案同比下降9.65%。 “排查+研判”,把握治安态势 各派出所社区民警深入辖区居民小区、宾馆酒店、建筑工地等矛盾纠纷易发场所,全面摸排矛盾纠纷,主动对接综治、信访、司法等部门收集信息,及时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分类建立台账,认真研究问题症结,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预警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做到主动防范。 2023年2月初,路居派出所民警在社区走访时得知,家住上坝村的张某与邻居林某因房屋建盖问题发生纠纷。张某家门口有个土堆,林某担心雨天污水会流入自家,要求张某修建排污水管,张某则认为林某在故意找茬,双方因此发生争执。了解情况后,民警反复上门摆事实、说道理、讲法律,积极组织调解,强调邻里相处贵在和睦,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张某同意修建排污水管,并为自己的考虑不周向林某道歉。 “调解+处理”,落实前端化解 认真开展现场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对现场调解不成功的纠纷,澄江警方采取多方介入、综合协调、析理说法、情理疏导、救济帮扶等调解方法,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多元化联调联处工作机制,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2023年以来,澄江警方联合多方力量,调处多次报警、长期积压的矛盾纠纷30余起,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减少了警情数量。 “民警亲自到地里调解,当场解决我们的矛盾,现在玉米地能浇上水了,以后不会再为这件事闹心了。”2023年9月25日晚,海口镇一起因灌溉取水引发的纠纷经民警调解得到圆满解决。 2023年6月以来,海口派出所多次接到某村兄弟俩因灌溉沟渠占道问题产生的纠纷警情。因触及各自利益,两家为此争执已久。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民警联合村干部组织两家进行调解,从相邻关系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并连夜到玉米地里划分灌溉沟渠的界线,兄弟俩冰释前嫌。
“回访+宣传”,完善调处闭环 对已调解的纠纷,社区民警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方式,围绕调解协议是否落实、落实得怎么样等重点,对纠纷当事人开展回访。对协议落实有困难的,及时问明原因,跟进制定解决方案;对多次沟通,但当事人仍拒不履行协议的,引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在做好回访工作的同时,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反映问题。 “生活有苦有甜,夫妻是最亲密的人,彼此多一些沟通理解,少一点抱怨争吵,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2023年10月15日,凤麓派出所民警王艳琼调解一起因家庭琐事闹离婚的纠纷。为防止矛盾升级,王艳琼多次上门当起“和事佬”。找到二人争议的焦点后,王艳琼通过分别谈、一起谈,让双方逐步认识到各自的问题,重归于好。后续她多次回访,与夫妻二人聊天谈心。现在王艳琼每次路过他家门口,夫妻俩都会热情地打招呼:“警察大姐,到家里歇会儿。” “量化+考核”,激发工作动能 通过社区警务改革,让派出所工作重心回归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业场所管理等基础防控主业,实现重心下移、警力下沉。科学谋划社区民警工作机制,让民警知道干什么、如何干、干到什么程度,确保职责任务“明”、考核通报“细”、评优激励“大”,激发社区民警工作动能。 2023年7月25日,游客刘某在孤山景区因住宿费和老板闹得不可开交,选择报警。民警赶到后获悉,刘某在网上预订了一周的房间,并提前支付押金。到店后,刘某提出不管住多久都应以先前约定的价格为准,旅店老板不同意,双方发生纠纷。民警本着合法、合情、合理的原则,说法明理,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和解。“这个处理结果我非常满意,警察办事效率很高。”刘某对民警夸赞不已。 “社区民警回归主业办实事,主动下沉社区,加上治保主任到派出所上班的治理‘新法宝’,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逐步上升,维护群众利益的同时,维护了澄江旅游城市形象。”孤山派出所民警靳春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