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07-31   A06版:六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风雅变身 惊艳时光
——玉溪90后青年爱汉服爱生活成时尚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2746
     红塔区汉服文化学会组织参加表演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杨帆
    李怡佳
    余珏
    钱坤
   “每一次簪花品茗的雅集,每一次在镜头前展露的微笑,都让我仿佛穿越千年时光。汉服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穿上时的自信,更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 本报记者 李艾丽 文/图
    
    汉服,这一传承千年的服饰,见证了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红塔区有一群年轻人,汉服对于他们,不仅是一件复古的服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红塔区汉服文化学会是这群年轻人开展活动的组织,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学会的杨帆、钱坤、李怡佳和余珏4位90后成员,她们各自有着对汉服的独特理解和热爱,在青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碰撞中,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一场穿越千年的邂逅
    杨帆对汉服的喜爱,得从2013年说起,那时,正值大学时期,一位热爱汉服的学姐身着一套精美的汉服,向她讲述了汉服的文化底蕴。那一刻,杨帆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的脉搏紧密相连,感受到了汉服的独特魅力。自那以后,汉服在杨帆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生根发芽,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钱坤对汉服的热爱,源自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她的家乡通海被誉为“礼乐之邦”,自小她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大学时期,她去了历史悠久的西安求学,那里的文化氛围让她倍感亲切。当她第一次看到有同学穿着汉服上课,那种惊艳的感觉让她记忆犹新,周围的人也以欣赏的目光看待这一特别的文化现象,这种接纳给予了钱坤莫大的勇气。假期归乡,她在通海古城遇见了一家售卖汉服的小店,她进店进行试穿,忍不住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汉服,并与朋友家人分享。大家的赞不绝口,更加坚定了她对汉服的热爱。
    李怡佳与汉服的故事得从一段生活的低谷期说起。身为家庭主妇的她,因身体的病痛困扰,生活陷入阴霾。在医生的鼓励下,她决定保持乐观的心态,选择了古琴作为心灵的慰藉。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李怡佳意外地邂逅了汉服,宛如一幅幅画卷,激发了她探索的欲望。于是,她沉迷于各种汉服的图片和故事,并忍不住将一件件美丽的汉服收入囊中。
    余珏与汉服的缘分,是她青春年华中的一抹浪漫。初中时,她被古装剧中那充满古韵的旋律和华丽的服饰深深吸引。到高中毕业,她终于拥有了一件梦寐以求的汉服,是父母送给她的毕业礼物。后来,余珏进入大学,学校汉服社的成立为她打开了新世界。
    2016年,红塔区汉服文化学会成立,杨帆便是其中一员。到2023年,杨帆成为红塔区汉服文化学会会长,钱坤、李怡佳和余珏也先后加入红塔区汉服文化学会,学会也从最初的十几位成员,到如今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00多名成员的大家庭。

穿在身上的千年文化
    钱坤对汉服的钟情,不仅体现在她对服饰的热爱,更体现在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迷恋。在她眼中,汉服不只是衣着,而是通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她剖析汉服的构造艺术,钻研古时的服饰礼仪,了解不同朝代对色彩与纹样的运用。钱坤逐渐意识到,每件汉服都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史书,无论是战国时期的长袍,秦汉的曲裾,魏晋南北朝的大袖襦,抑或唐朝的齐胸襦裙与圆领袍,宋朝的长干寺褙子,以及明朝的对襟衫和马面裙,它们不只是衣物,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身,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最初,汉服对于我,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那飘逸的衣摆、精致的绣纹、庄重的形制,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美。”余珏说。然而,这种欣赏并不止步于外表,余珏渴望了解每一件汉服背后的故事,每一个细节的设计,每一次穿戴的礼仪。余珏对汉服的热爱,经历了从对汉服外在美的欣赏,到对文化深层次的追求,再到对历史的深入探究,最终坚定地表达对汉服的热爱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
    李怡佳喜欢与朋友们分享汉服的美,积极参加学会聚会,一起穿着汉服游园赏花,感受那份古人的闲适心境。“每一次簪花品茗的雅集,每一次在镜头前展露的微笑,都让我仿佛穿越千年时光。汉服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穿上时的自信,更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李怡佳说。
   “在学会后,我们一起分享汉服的故事,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纹样、色彩,如何搭配服装以展现出内在的气质。”杨帆说。对她来说,汉服不仅仅是一件穿在身上的衣服,更是一种文化的承载,应当用心去学习和了解汉服所蕴含的文化精髓。
    
让传统之美融入日常生活
    汉服对李怡佳而言,不只是日常的着装,更是情感的寄托和自信心的源泉。她通过汉服,找到了疗愈的力量,也找到了对生活新的热爱。
    李怡佳的汉服包括各式各样的形制和款式,既有适合日常穿搭的舒适款,也有精美绝伦的收藏级精品。无论是在商场闲逛还是游历山水,她都偏爱身着汉服,让这份传统之美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深信,汉服应当融入日常生活,穿汉服并非为了特立独行,而是让传统之美融入日常,触手可及。“汉服,既是我生活中的日常装扮,也是我到各地旅行的穿搭。我在菜市场与异乡之间自由穿梭,身着汉服,我觉得既实用又不失风雅。”李怡佳说。她用实际行动传播汉服及其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一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
    余珏自加入学会以来,便一心致力于将古典舞蹈与汉服之美融为一体。她舞动身体,让汉服在舞姿中绽放其独有的韵味。如今,她是学会的舞蹈老师,每周都与学会成员一起排练古典舞,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大家感受汉服文化魅力。“如今在工作之余,我选择追随自己的爱好,这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平衡。”余珏坚信,是汉服为她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路上
    红塔区汉服文化学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汉服的推广,把节日与节气当作连接古代与现代的纽带。例如,春节,学会成员们身穿汉服,书写“福”字、春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馨传递给人们。大暑时节,学会成员参加公益活动,分发酸梅汤,普及节气知识,让大家在了解古人消暑保健智慧的同时,对汉服产生浓厚的兴趣。
    汉服出行日是学会的招牌式活动。学会成员聚集在一起,到红塔山、聂耳广场、九龙池公园、聂耳公园等景区景点,进行集体出行。在自然人文风光的映衬下,穿着各式汉服,或漫步或表演,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这样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目光,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并了解汉服,感受汉服及其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学会与学校、社区等机构紧密合作,通过举办讲座、授课等方式,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体验汉服的魅力,以多样的方式普及汉服知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延续。“今年学会成员积极参与红塔区青年夜校授课,将自己对汉服及其文化的热爱带入课堂中,将汉服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更多年轻人。”杨帆说,这样的活动是学会一直坚持的,也是所有成员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
    这四位90后的故事,仅仅是汉服在玉溪流行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身着汉服,漫步于玉溪街头巷尾,编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些年轻人以实际的行动,在展现青春活力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