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12-30   A04版:四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乘改革之势聚奋进之力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上实干争先
作者:中共澄江市委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3906
     抚仙湖冬日风光。澄江市坚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抚仙湖保护治理等全过程,坚持生态优先,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通讯员 蔡立能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方法,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总动员、总部署。澄江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吃准改革之要、用足改革之力、走实改革之路,以走在前、作示范的奋进姿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澄江实践。

坚持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澄江市坚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学习首要任务和培训中心内容,组建市委宣讲团,持续推动“六进”宣讲,将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通结合,巩固个人自学、教育培训、研讨交流、集中宣讲等成果,推动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玉溪市委工作要求转化为指导落实的实践课堂;持续在谋划部署上出实招,围绕中央和省委、玉溪市委明确的具体改革举措,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持续在服务发展上求实效,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发展的顽瘴痼疾,谋划一批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型经验。

以精准务实举措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部署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总体任务,为改革再出发提供了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性指引。澄江市坚持向中央看齐、与省委和玉溪市委对标,全力做好立题、破题、解题文章,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改革之力促进产业转型、动能转换。近年来,澄江市紧扣省委、玉溪市委“三大经济”“六个大抓”“四个聚焦”部署要求,打造了左所模式、羊肚菌工厂化种植等现代农业发展典型,探索出“园中园”“交地即开工”等工业转型新模式,“文旅+农、体、研、康养”等新业态深度拓展。下一步,澄江市将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换动能。聚焦提质效、创特色培优农业,抓好区域化和组织化前端谋划、基地化和设施化中端建设、规模化和品牌化末端经营,全域构建水网、耕地网、林地网“三张网”,持续推进以蓝莓种植为重点的设施化升级改造,做实做细农贸分离、农工分离,打造更多澄江“土特产”品牌。聚焦延链条、聚集群做强工业,紧扣招商引资延链、突破创新强链、优化服务补链系统发力,持续放大浙商、汇盈等“园中园”磁吸效应,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推动磷化工产业向新材料领域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实现园区经济向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聚能转型。聚焦兴业态、强融合提质旅游业,以农文旅体融合为主轴,大力推进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和服务创优,持续拓展“1+N”研学产品体系,打造一批旅居社区、生态公益游等食住行、康体居、医养学新产品、新业态,发展一批马拉松、帆船等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拓展一批旅拍、演艺等消费新场景。聚焦强“四抓”、挖潜力激活发展动能,以抓经济促发展工作为主抓手和切入点,用活“领悟、摸底、谋划、执行”工作法,依托全域、各镇(街道)“五本账”抓好项目谋划储备、财税体制改革、市场主体培育、营商环境优化、开放型经济等重点工作,在激活基层细胞、激发改革动能中推动经济破困突围、创优提质。
    以改革之力厚植绿色低碳发展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澄江市全力以赴打好抚仙湖保护治理攻坚战,沿湖3.3万名群众搬离抚仙湖畔,22户中央和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及16户私营企业全部退出一级保护区,沿湖5.8万亩坝区土地统一流转、休耕轮作,径流区畜禽养殖全面退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八有”体系立柱架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和行动。下一步,澄江市将锚定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思路,健全完善湖泊保护治理体制机制,一体推进“三治一改善”,拓宽绿色发展空间。治污水方面,常态化推进城镇管网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工作,加快中心城区排水防涝提质增效、全域污水管网完善提升,健全“四费”合一覆盖制度,全面提升全域污水治理水平。治面源污染方面,坚持以设施化推动农业种植绿色化、零排放,持续巩固土地流转、休耕轮作、畜禽养殖退出成果,健全完善抚仙湖流域农作物种植正负面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抓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再减药、再降肥、再节水。治垃圾方面,健全完善“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全链条管理机制,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改善湖泊水生态方面,迭代升级“五位一体”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闭环体系,常态化开展“河长清河”“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积极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以改革之力解决民生领域痛点难点。澄江市始终坚持以改革强民生福祉,玉溪市中山医院已经开业,2686套安置房交付群众乔迁新居,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占比达66.67%,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城乡发展,成功撤县设市,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昆明绕城高速、呈澄高速、澄川高速建成通车,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下一步,澄江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推动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一方面,优化民生保障。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改革发力点、突破口,不断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全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促推城乡融合。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聚焦设施提档“硬联通”,一体推进“五城共建”,持续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聚焦共治共享“软衔接”,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城乡衔接治理模式,助推农村移风易俗;聚焦乡村振兴“深融合”,以“千万工程”整体推进试点市建设为契机,持续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星级管理成效,健全党组织引领的“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运作模式,用活就业务工、收益分红等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打造乡村振兴澄江样板。
    以改革之力巩固安全稳定大局。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澄江市将坚持把统筹发展和安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基层治理补短固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仙湖民情大走访”活动,常态化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等制度,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联排”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澄江;推动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提质提效,深入实施“枝繁干壮”“石榴红”工程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持续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有力有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健全矿山、消防、交通、水上等领域常态化监管体系和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置保障体系,持之以恒做好防震、防汛、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工作。

切实凝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从中央层面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全党上下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实践充分证明,有了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落实。澄江市将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把思路变成行动、用行动干出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坚持“主动想”抓谋划。没有思想的“破冰”,就难有改革的“突围”。必须主动谋,紧盯党中央强调了什么,省委、省政府部署了什么,玉溪市委、市政府安排了什么,主动寻找发展机遇、预判风险隐患,以前瞻性思维谋划工作、推动发展。必须善于谋,深入研究国家和省、玉溪市产业发展、要素保障等政策,弄清政策导向、资金流向、项目投向,跟踪包装一批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竞争优势明显的项目。必须系统谋,坚持以抚仙湖全流域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逐步实现生态利民更有质感、生态富民更有实感。
    坚持“扎实干”促落实。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是复杂尖锐,唯有实干才能克服种种阻力。必须突出“实”字,谋划一批牵引性改革举措,形成一批具有澄江特征、示范效应、带动作用的改革成果。必须敢于攻坚,紧盯发展难点、社会痛点、群众槽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各种优势、动员各种力量,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开创新局。必须一线用力,带头当好“施工队长”,深入践行“三法三化”,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上学入园、看病就医、食品安全、社保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看效果”树导向。干得怎么样,效果怎么看,不仅事关改革价值导向,更决定改革发展方向。必须从发展成色看,保持研究部署时目标不变、协调推进时劲头不松、跟踪问效时标准不降,让发展数字、产业项目、创新指标更好更客观体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效。必须从群众满意度看,从群众怨声中找准问题差距,从群众呼声中找准思路方法,从群众笑声中总结工作成效,推出一批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必须从干部作风看,持之以恒提振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打造改革魄力足、能力本领高、攻坚手段硬的新时代干部队伍。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澄江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谋奋进之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澄江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