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12-31   A05版:五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2024深度报道回顾
(以时间先后为序)
作者:□ 本报编辑部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3883
     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疫苗生产车间。
    玉溪聂耳师生合唱团在“致敬聂耳”2024年聂耳和国歌音乐文化系列活动中进行汇报演出。
    “星云号”观光小火车开通运营,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
    澄江绿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设施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栽培和管理模式,成为澄江蓝莓产业5.0版标杆。
    江川区畜牧水产站组织大头鱼鱼苗采集,为增殖放流做准备。
    改造后的共美家园,是居民心中名副其实的家园。
奋楫扬帆 破浪前行
玉溪民营经济驶向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经过多年发展,民营企业成为玉溪重点打造的10条制造业全产业链和“两壮两新”重点产业的重要支撑,成为推动玉溪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9月,玉溪拥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3.94万户,较2012年增长210.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53.2%,较2012年提升20.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457户,占全部规模企业总量的91%;全市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0户,位居全省第二位。
                              (2月8日刊发于本报第五版)

数字赋能 制造蝶变
——从大椿树水泥看玉溪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云南易门大椿树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工厂成为云南省唯一入选全国50户2023年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典型案例,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入选全省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云南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入选全省工业互联网“三化”改造试点示范企业,云南太标集团入选全省首批5G融合应用标杆示范企业,玉溪卷烟厂入选全省人工智能示范企业……玉溪传统制造业正扬帆逐浪驶向数字蓝海。             
                            (2月22日刊发于本报第五版)

凝聚共识拼经济 千方百计稳增长
以考核评价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春伊始,《玉溪市乡镇(街道)抓经济促发展考核评价方案(试行)》《玉溪市开发区重点指标考核评价方案(试行)》以及《玉溪市乡镇(街道)和开发区抓经济促发展考核结果运用实施细则(试行)》正式印发,聚焦镇域经济和园区经济,对全市75个乡镇(街道)和8个开发区抓经济促发展工作情况开展考核评价。这是我市抓经济促发展的突破之举,是强信心明导向的务实之举,也是对玉溪未来发展一种全新的战略定位。全市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凝聚共识拼经济,千方百计稳增长。
                             (2月27日刊发于本报第二版)

玉溪为何能孕育合唱《小雅·鹿鸣》
这样的作品
    在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上,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和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童声合唱团的师生们演绎的合唱《小雅·鹿鸣》备受瞩目。从小小的教室到央视的大舞台,离不开“聂耳故乡 音乐之都”这片沃土的滋养。厚植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土壤,擦亮聂耳文化名片,玉溪聂耳师生合唱团以《小雅·鹿鸣》展示了“聂耳故乡 音乐之都”的魅力,以实际行动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3月12日刊发于本报第三版)

从1.0版进阶为5.0版——
向“绿”而行催生澄江蓝莓产业新蝶变(上篇、下篇)
    澄江蓝莓产业历经20年发展,从1.0版进阶为5.0版。截至2023年底,澄江市共创建现代蓝莓种植基地71个,蓝莓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实现总产值9.26亿元,解决本地2400人次的常年就业、21.6万人次的季节性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齐丰收。 
                   (4月2日、4月9日刊发于本报第三版)

发展研学,玉溪大有可为
——从“抚仙湖畔”“聂耳”资源看我市研学发展态势
    面对日益升温的研学市场,玉溪研学基地的建设速度成绩喜人:2021年,命名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2家单位为2021年度玉溪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2020年至2023年间,认定了43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创建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77个。2022年,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成功申报为教育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玉溪聂耳故居和澄江四季农庄被认定为云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2023年11月,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玉溪聂耳故居、孙兰英烈士纪念馆等18个基地被授予“玉溪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4月18日刊发于本报第六版)

乡村旅游串点成线
——看玉溪文旅产业如何实现突破发展
    从红塔区的农业体验观光游、江川区的赏花芳香之旅到澄江市的研学体验游,玉溪在寻求文旅发展突破的背景下,三地通过多元化形式探索在玉溪旅游大环线中形成红塔区、江川区、澄江市乡村旅游小环线,为我市文旅发展突破注入了新动能。依靠各自的文化特色,传承创新的旅游产品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我市乡村旅游正实现破茧成蝶的蜕变。
                                           (4月25日刊发于本报第五版)

围绕把文旅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目标——
玉溪旅游革命进行时
    玉溪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都提出了把文旅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的明确要求,2023年12月5日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再次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实现这一目标。会后,相关县(市、区)和部门都在深入思考、书写答卷。以“聂耳故乡”城市游为核心,串点成线、以线促面,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休闲之都、康养旅居之城,在全市渐成共识。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目标,一场旅游革命正在进行。                       (4月29日刊发于本报第三版)

确保不落下一户一人
——玉溪抗旱保供水保民生纪实
    面对入春以来逐渐加剧的旱情,全市各县(市、区)密切关注县城和集镇供水,强化各方水源调度,动态平衡生产生活用水。旱情较重的乡镇(街道)细化水资源调配方案,强化城镇调度管控,精细开展供水管理;重点地区则采取定时限量供水、提水、拉水、送水等措施,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失能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受到高度关注,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化解供水风险和隐患,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4月30日刊发于本报第四版)

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
玉溪,一座值得你爱上的城市
    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聚焦“通起来、亮起来、绿起来、特起来、强起来、大起来”目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拓展路网“骨架”,加快实施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口袋公园、新建停车场、新建公厕等“小而精”项目的实施,滑板公园、南箐坝公园等运动休闲公园相继亮相。随着一个个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向纵深推进,城市面貌之变成为全市推进“玉溪之变”的一份亮丽成绩单。         (6月20日刊发于本报第四版)

从追求渔利到守护水生态
——玉溪“三湖”渔政变革观察
    半年封湖半年渔;禁止机动渔船入湖;禁止使用电力拖捕和大漂网捕捞;捕捞对象为银鱼;只允许刺网捕捞……10余年来,抚仙湖渔政基本围绕着“一增一减”开展工作,“增”是增加土著鱼类数量,“减”是减少外来入侵物种数量,重点实施水生态系统修复。星云湖和杞麓湖则开始实施鱼类生态调控,“以渔控藻、以渔净水、以渔养湖、以渔富民”新渔政的推进,给湖泊保护治理注入了新的力量。
                                         (7月2日刊发于本报第五版)

玉溪很City 欢迎来Happy
足球:聂耳故乡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中甲联赛开赛以来,玉溪作为云南唯一中甲联赛主场城市,今年1至7月,已接待各地球迷17.2万余人次,“玉昆足球”已成为玉溪一张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城市名片。
    今年以来,玉溪市按照《云南省体育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玉溪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体育+”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以“跟着赛事去旅行、群众体育促消费、专业赛事增消费、高原训练扬优势”为主题,重点培育玉溪市户外运动嘉年华、玉溪马拉松和抚仙湖半程马拉松、玉溪户外运动精品系列赛事以及高原训练产业体系。
                                       (7月16日刊发于本报第三版)

擦亮聂耳文化名片——
玉溪大地绽放“合唱之花”
    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将合唱这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感召力的音乐形式,作为打造“聂耳故乡 音乐之都”品牌的重要抓手,举办了包括聂耳音乐周、“聂耳杯”合唱比赛、聂耳和国歌音乐文化系列活动在内的众多活动。玉溪大地处处绽放“合唱之花”,共有678支聂耳百姓合唱团(小分队)、19支特色聂耳百姓合唱团、142支师生合唱团。他们的歌声让聂耳音乐文化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成为玉溪合唱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7月17日刊发于本报第三版)

从“湖泊之治”到“生态之治”
——玉溪“三湖”保护治理回眸
    多年来,玉溪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己的母亲湖,从“雷霆行动”到“湖泊革命”,从“湖泊之治”到“流域之治”再到“生态之治”,“三湖”水质和水生态持续向好。2023年,通过脚步丈量“三湖”流域,市委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探寻治湖良策良方,谋划并提出实施“五位一体”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统筹生态保护与生产功能,减少入湖污染负荷,玉溪“三湖”保护治理从新起点再出发。  (8月22日刊发于本报第五版)

高原魔鬼主场是怎样炼成的
——云南玉昆队夺冠冲超启示录
    中甲联赛2024赛季,云南玉昆队提前4轮锁定冲超名额,提前3轮斩获联赛冠军,以不败的战绩让云南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主体育场成为业内知名的魔鬼主场,时隔21年重返中国足球顶级联赛。奇迹是如何诞生的?回溯过往,这是云南玉昆队用汗水积淀而成的荣耀,是球队、赞助商、球迷等众人齐心其利断金的故事,是玉溪为打造体育这张城市新名片努力的结果,更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动实践。 (10月29日刊发于本报第三版)

探秘哀牢山(上、下)
哀牢山突然爆火的背后
    今年国庆假期,哀牢山因一个视频意外爆火出圈,成为很多人竞相前往的网红景区,引发广泛关注。面对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中不可回避的课题。
    10月15日,国内旅游、新媒体等领域的23位学者、专家、业者在昆明发布《哀牢山生态旅游共识与倡议》,提出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政、产、学、研、媒全力参与,积极推进哀牢山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哀牢山生态旅游品牌打造,实现生态文明旅游实践共建共享。《哀牢山生态旅游共识与倡议》为哀牢山的保护与发展给出了参考答案。
           (11月5日刊发于本报第三版、11月7日刊发于本报第五版)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