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5-01-07   A03版:三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从“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变——
江川农业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367
     省农科院花卉所九溪基地,工人正在为草莓组培苗浇水。
□ 通讯员 龚怡溪 张晗 段金行 文/图

    近年来,位于江川区九溪镇亚洲花卉科创谷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花卉所”)不断在优化低耗高效植物组培实验中取得成绩。通过优化种质资源,发展组培产业,提升种苗产业的科技含量,让江川的农业产业从“靠经验”种植到“靠数据”种植,曾经的“汗水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在省农科院花卉所九溪基地的组培室里,工作人员穿着无菌服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灭菌后的植物切割成茎段或茎尖,再用镊子将植物夹入培养瓶中的固体培养基上,最后放置在光照培养室中,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促进植株分化,快速形成顶芽、叶芽,提高种苗培育产能。据了解,植物组培是一项基于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技术,它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放置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
    在九溪基地大棚内,省农科院花卉所科辅员田林孟指着一盘盘种苗介绍,基地主要从事花卉和浆果两类种苗生产,实验室里每瓶种苗维持在20棵左右,两瓶种苗就能培育出这样一盘,成活率能达到99%以上,并且都是优质种苗。
    在毗邻省农科院花卉所九溪基地的中营村草莓种植基地,鲜红饱满的草莓长势喜人。种植户刘文荣说:“现在我们中营村有1400亩草莓种植基地,很大一部分草莓苗是从省农科院花卉所九溪基地购买的,他们会组成专家团队与我们购苗的种植户‘师徒结对’,帮助我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这几年种植下来,我们觉得从他们这里购买的种苗抗病性比较好,成活率比较高,品相比较好,产量比较高,像这种品相好的,在高峰期能卖到40多元一公斤。”据悉,中营村80%的草莓种苗都是从省农科院花卉所购买的组培苗。
    走进九溪的石斛种植基地,一簇簇色彩缤纷、清香扑鼻的石斛花在大棚中怒放。田林孟介绍:“我们在选择组培苗时,都是选择高效益、名特优、珍稀等植物进行组培商品化生产,这样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种植户曹琼珍指着身旁不同花形、不同颜色的石斛花说:“我们种的这些石斛,只有依靠省农科院花卉所组培室,才能培育出花形好、色泽漂亮的品种,顾客也喜欢。这批苗是组培室培育出来的,品种也多,一年能卖2万多盆,我种石斛花平均年收入能达到五六十万元。”
    据了解,省农科院花卉所九溪基地在工作中始终突出全产业链、全培育周期发展,加快组培苗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逐渐明晰了“搭台聚能、突破发展”的方向路径,初步实现了补齐、延长、建强产业链的发展目标。一棵棵小种苗,让老百姓的收入大幅增加,真正起到了“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省农科院花卉所研究员阮继伟介绍:“我们这个基地大概每年会生产、销售3000万株种苗,主要销往省内外,还有一部分销往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我们基地聘请的工人有300多名,很多农户通过我们学习掌握了某项种植技能后,做起了家庭农场。下一步,我们会在稳住现有生产规模种类的基础上,开发一些新的种类,增加一些新的产能。”
    近年来,江川区结合农业发展,从技术创新源头和全产业链发力大力推进种子端建设。目前,全区有自有新品种355个,花卉组培、扦插年育苗能力达1.3亿株。有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39户,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