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5-02-10   A05版:五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买两棵甘蔗 讨一年彩头
——春节甘蔗习俗见闻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341
     新平县漠沙镇峨德村,来自普洱市墨江县的收购商给甘蔗称重(摄于2023年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八)。
    江川区的王映(右一)在新平县漠沙镇峨德村收购甘蔗(摄于2025年1月23日)。
    新平县漠沙镇峨德村,为收购商搬运甘蔗的普文兴(摄于2025年1月23日)。
    新平县漠沙镇,普洱市墨江县的收购商王院平通过手机直播推销甘蔗(摄于2023年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八)。
    新平县漠沙镇,忙碌的甘蔗田(摄于2023年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八)。
    江川区九溪镇,市民扛着甘蔗回家(摄于2025年1月28日,除夕)。
    农历新年钟声敲响,杨永辉把甘蔗倒过来竖在门后,称为“翻梢”(摄于2025年1月29日)。
    江川区九溪镇,选购甘蔗的市民(摄于2025年1月28日,除夕)。
    江川区一家餐厅内,靠在墙上的甘蔗(摄于2025年1月28日,除夕)。
    红塔区市民在集贸市场购买甘蔗(摄于2014年1月30日,大年三十)。
□ 本报记者 崔永红 文/图
    
   “龙年过去了,蛇年到了!”“旧的一年‘翻’过去了,新年一切会更好!”农历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市民杨永辉和家人一边说出新年的愿望,一边为甘蔗“翻梢”——把入户门两边竖立的甘蔗“翻”转,倒竖起来。甘蔗根部朝向天花板,梢部落在地板上,寓意新年新气象,好运常相伴,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以此为新年讨个好彩头。
    临近年关,腊月最后几天,玉溪市元江县和新平县戛洒、漠沙一带河谷地区的甘蔗田里总是一片忙碌,来自周边地区的商贩,纷纷开着货车来到甘蔗产区的田间地头收购红皮甘蔗,赶在除夕前运到各地集贸市场出售。
   “红皮甘蔗既香又甜,养嘴又养心。”江川区的王映对记者说。今年1月2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离除夕已经很近了,王映赶到新平县漠沙镇峨德村,直接到甘蔗田收购甘蔗。她丈夫的老家是新平的,知道漠沙的甘蔗品质最好,每当春节临近,夫妻俩都要到漠沙收购红皮水果甘蔗,再运到江川区售卖。今年,她丈夫亲自下地,和蔗农一起干活,争取早点把4吨甘蔗运回家。王映坐在芭蕉树下,一边品尝甘蔗,一边告诉记者:“绿皮甘蔗到处都有,但红皮甘蔗比较少,是很多人家过年的必备品,云南许多地方仍然延续着在门后竖两棵红皮甘蔗的传统习俗。每到除夕,大家就要早早购买两棵红皮甘蔗竖在门后,以此当作门杠,民间俗称‘抵门杠’,从除夕放到正月十六,一直到过完整个春节为止。这种习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如‘封门’‘杠门’等。一旦‘封门’,从除夕到大年初一,家人便不再轻易出门,主人家也不希望别人来串门,寓意家财不外流,家门兴旺。”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有关甘蔗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并非云南独有,在南方甘蔗主产区的江浙和两广地区也特别盛行,娶亲嫁女,新宅落成,都要购买甘蔗招待宾客。自古至今,在甘蔗的生产和消费里,都饱含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们相信,把甘蔗放在门口可以招来好运和财富,让新的一年充满幸福和甜蜜。
    中国是甘蔗的原产地之一,甘蔗种植和利用有悠久的历史。甘蔗古称“柘”“诸柘”,诗句“泰尊柘浆析朝酲”就出自《汉书·礼乐志》所载的《郊祀歌》;三国时期魏国的曹丕在《典论》中称甘蔗为“芉蔗”;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卷六“金殿庙会”一节,记述了种蔗、制糖的各种方法……改革开放以后,甘蔗成为中国南方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云南也成为全国甘蔗的重要产区之一。元江和新平的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甘蔗水分积累充足,这里出产的甘蔗糖含量高,甘蔗品质优良,成为市场“宠儿”,每年都吸引着远近客商到此收购甘蔗。
    农谚有云:“甘蔗甘蔗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就像年前举办杀猪宴一样,看到红皮甘蔗在街头巷尾售卖,大家心里明白,年关越来越近了。到了除夕,无论是城市或乡村的集贸市场,售卖甘蔗的摊位突然多起来,大家纷纷开车、骑车去买甘蔗。选甘蔗十分讲究:几乎每个买主都要仔细看看,两棵甘蔗是否匀称、笔直,是否长得一样高,除了头尾粗细一致外,甘蔗一定要有根须和叶子,而且叶子越绿越好,充满生机。
    “倒餐甘蔗入佳境,昼着锦衣归故乡。”甘蔗的一个节就是一粒种子,种下之后一节一节地往上长,生命力强大,象征着步步高升,生活越来越好;甘蔗“翻梢”之后,一节还比一节甜,寓意着新的一年里日子越过越美满幸福。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