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来自江川区民政局的消息,去年以来,江川区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着力在精准发现、精准救助、精准退出、精准服务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多措并举提升社会救助效能。 构建多维度精准识别体系,严把关口,筑牢救助“第一道防线”。通过“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线上大数据核查+线下入户调查+辖区内金融资产查询”相结合的方式,江川区对特困、低保、临时救助等申请人家庭开展核查,重点核实家庭人员、经济财产状况、金融资产状况、收入及刚性支出等情况,实施低保量化评分制度。以制度杜绝“关系保、人情保”,并对救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2024年,认定并纳入新增享受低保待遇对象291户456人,退出不符合享受低保待遇对象242户446人。 精准监测,主动服务,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江川区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全部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强化分层管理、动态监测。充分利用“大数据+铁脚板”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定期与残联、医保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对可能符合救助政策的对象及时预警。将“三类监测对象”、重残对象、医疗费用支出过大人员等作为线索,推送给各乡镇(街道)低保经办人员,开展主动排查,第一时间主动发现和掌握救助对象基本困难情形,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防止发生漏保风险。 精准服务,提升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江川区加强救助经办机构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救助网。理顺工作职能职责,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社会化招聘等方式,强化队伍保障。同时,在江川区信息平台公布社会救助信访投诉举报电话、邮箱地址,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问题线索,接受群众监督举报。进一步拓宽社会救助信访渠道,及时了解困难群众对救助服务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救助服务方式和内容,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和效能,有效防范化解社会救助领域信访维稳及舆情风险,全力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江川区还将加大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大数据平台、网络、入户宣传等方式,把社会救助政策面对面宣传到位,让救助政策活起来、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