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消费品工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是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重要支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基础性、民生性等重要角色。我市持续做好优质消费品工业企业培育、产品提质、品牌打造工作,把资源要素优势转变为产业集聚发展优势,引企聚链,集链成群,持续做大消费品产业规模,提高消费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形成特色产业新发展格局,助力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近日,记者走进多家消费品工业企业项目施工现场,实地感受玉溪全力推进消费品工业向新前行的步伐。
□ 本报记者 杨雪 唐雯霖 我市在实施《玉溪市经济发展质效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玉溪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和推进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建设中,围绕创新提速、协调提效、绿色提标、开放提质、共享提优,通过精准招商,投资80.7亿元实施60个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纸制品及印刷包装产业项目建设。 近日,记者走进多家消费品工业企业,实地感受玉溪通过推动产业集聚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通过加快装备技术迭代升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推进产业链与供应链配套,推动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全力推进消费品工业向新前行的步伐。
红云制药—— 建设智慧医药项目,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走进位于玉溪高新区九龙片区的红云制药(云南)智慧生物医药生产基地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运土车、搅拌机往来奔忙。红云制药(玉溪)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家雄告诉记者,正在建设的是一期项目公用设施,一期项目计划今年12月底前生产。 红云制药(玉溪)有限公司是红云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中西成药及植物原料药生产。红云制药(云南)智慧生物医药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7.4亿元,占地面积130.32亩。一期项目投资2.4亿元,建设2万平方米的GMP生产车间,以及包括动力站、污水处理池、事故池等在内的公用设施,形成年产3000吨中药前处理和提取产能。二期、三期项目将视市场拓展情况,建设液体和固体制剂产能。 高家雄介绍,红云制药(云南)智慧生物医药生产基地项目是红云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国产业布局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玉溪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支撑项目。项目基于建设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扩大产能规模,逐步引进和增加品种,形成170万件成品制剂产能,预计增加销售收入10亿元,成为集团公司中成药生产核心基地。基于项目支撑,公司与相关部门合作,推进绞股蓝、毛萼香茶菜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高家雄说,按照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下一步将发挥集团公司科研和市场拓展优势,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七味解毒活血膏、雪胆胃肠丸等独家品种进行二次研发,依托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不断调整和完善产品营销策略,优化营销渠道,加大品牌推广和市场开发力度,提高“红云”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南恩糖纸—— 破解项目瓶颈,构建产业链条 从新平县戛洒镇驱车8公里,记者来到云南新平产业园区白糯格片区。在云南新平南恩糖纸有限责任公司改造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现场,公司总经理普家顺告诉记者,工程已完成13个平台和13段挡土墙施工,现在正抓紧剩余3个平台、高边坡治理、场内土方平衡施工,场地平整施工计划8月底完成。 云南新平南恩糖纸有限责任公司改造转型升级项目计划投资10.2亿元,建设年产10.2万吨浆纸产能,预计实现年产值30亿元。同时,依托项目支撑,构建生活用纸产业集聚区,构建蔗糖竹纸全产业链,为推动全市纸制品及印刷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在公司工程进度表上看到:6月启动大型设备订货,8月完成平台建设,9月订购各种配套设备,11月开始厂房施工。2026年4月进入设备安装阶段,12月竣工投产。截至2025年4月,项目已投资1.53亿元。 为破解项目建设瓶颈,新平县和云南新平南恩糖纸有限责任公司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与工作专班,产业园区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市、县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环评、能评以及建设规划许可、用地许可、施工许可等行政审批。为破解项目融资瓶颈,强化项目建设支撑,市、县相关部门帮助企业与银行达成4亿元融资合作协议,积极对接国家和省政策支撑,申报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数字化转型、技术改造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 普家顺介绍,依托项目支撑,2024年,公司通过流转土地,建设30万亩甘蔗种植基地和10万亩优质竹子种植基地,形成年产100万吨甘蔗和10万吨竹材原料产量、年产15万吨蔗糖和10.2万吨浆纸产能。同时,积极引进下游纸制品企业,形成产业链配套,打造生活用纸产业集群。
祥宇印务—— 打造包装印刷行业数字化转型典范 在玉溪高新区龙泉片区祥宇印务年产2亿只纸箱数字化生产线项目建设工地,记者看到高大的钢结构厂房框架拔地而起,工人正抓紧施工。 云南祥宇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昆鸿介绍,项目投资1.5亿元,占地72亩,建设厂房、技术研发中心、办公楼及食堂等设施。项目于2024年12月开工,现已完成投资4300万元,今年8月设备陆续进厂安装调试。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2亿只纸箱产能,预计产值2.5亿元。 “随着医药、食品等合作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印刷包装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生产,实现包装设计、包材供应、包装制造与客户订单最优匹配,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李昆鸿说。2亿只纸箱数字化生产线项目将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基于现代通信技术支撑,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和AGV智能化物流系统,实现原料入库、订单排产、产线生产、质量控制、产品销售、售后服务、质量追溯以及产品研发、行政和财务管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同时,实现与合作企业系统联网和数据共享,全面提升与省内外知名药品和食品生产企业的配套能力。 据李昆鸿介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江川区委、区政府给予全流程、全方位指导和服务。前期工作中,发改、工信等相关部门多次主动到公司指导立项流程、资料准备等工作,并安排专人针对立项工作进行领办代办,做到立项申报、备案审批一次办结。在项目审批上,江川区政府提供了‘一站式’联合审批服务,真正为项目落地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通过推进项目建设,实施数字化转型,将加快推进企业实现供应链、生产链和服务链高效对接,大幅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质量管控能力、配套服务能力,推进企业产品设计、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融合发展。通过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案例,对推动传统包装印刷行业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能变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云菜集团—— 10万吨净菜加工项目推动蔬菜产业升级 在位于通海县九龙街道的云南云菜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净菜加工项目建设现场,公司总经理汪文俊对记者说:“项目基础工程建设基本结束,一层19门冷库全部建成,二层5500平方米净菜加工车间即将进行设备安装。” 云南云菜集团有限公司秉持整合云南蔬菜产业资源、加快建设云南现代农业产业、搭建农业产业化发展平台、打造“云菜”品牌的发展宗旨,在全省各州(市)设立30家子公司,在全国13个城市建立了“云菜”专销区,年均带动省内16.3万户农户种植蔬菜30余万亩,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军企业。 年产10万吨净菜加工项目于2024年10月开工,预计2026年8月竣工投产。通过项目建设,构建集蔬菜种植、蔬菜冷藏、净菜加工、冷链运输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为推动蔬菜全产业链提档升级注入新动能。 汪文俊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引进先进设备和新型材料,应用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冷库节能30%,保鲜期限提升至20天,生产运行清洁环保。同时,通过建设蔬菜冷藏保鲜设施,建立运营管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标准。通过引进蔬菜精深加工项目,带动冷链物流,进一步提升蔬菜产品附加值。 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储销蔬菜10万吨、产值5亿元。同时,创造近千个工作岗位,并带动周边物流、餐饮、包装等行业发展。通过发挥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带动通海及周边县(市、区)约5万户农户近20万亩蔬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带动农户增收过亿元。
晶缘茉里—— 为构建茉莉花全产业链注入新动能 在原元江糖厂旧址上,经过改造的生产车间内,施工人员正在吊装萃取罐。元江晶缘茉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朱兴荣告诉记者,茉莉花精深加工一期项目2月25日开工,计划6月底完工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推动元江县茉莉花全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撑。 晶缘茉里茉莉花精深加工项目通过盘活和改造闲置的原元江糖厂厂房,建设4条生产线以及配套设施,利用窨茶剩余花渣或鲜花生产小分子细胞液、浸膏、纯露、精油产品及有机肥。每年可消化1.4万吨鲜花和花渣,预计实现年产值1.4亿元。 朱兴荣介绍,元江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发展茉莉花种植和加工产业,全县种植茉莉花约2万亩,所产茉莉花具有开花早、花期长和香气浓郁、品质上乘的特点。全县建成11户茉莉花茶生产企业,初步构建集种植、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 每年3月至11月花期,元江县每天茉莉花鲜花产量约70吨,11户茉莉花茶生产企业日需求量约60吨,产生约40吨花渣,花渣只能作为肥料全部还田。项目建成投产后,在消化全部花渣的同时,还可收购余下的茉莉花鲜花,确保茉莉花鲜花应收尽收。 依托该项目,元江县全面打通茉莉花种植、鲜花和花渣精深加工、有机肥生产应用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推进茉莉花(玫瑰)产业公园建设,构建上下游协同、集群化发展的产业生态;展现茉莉花文化独特魅力,推动种植、加工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优势。 朱兴荣介绍,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市、县两级协同发力,两周完成相关行政审批,提供国企参股支持,精准推进银企对接融资950万元,为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华治医药—— 填补玉溪动物类中药饮片产品空白 位于云南红塔产业园区的华治医药(云南)有限公司医用水蛭加工项目建设现场,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公司质量负责人李现章介绍,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中药饮片和功能性食品产能,主导产品菲牛蛭冻干粉系列产品将填补我市动物类中药饮片产品空白。 成立于2017年的华治医药(云南)有限公司坚持以科技为核心、建立中药疗效新标杆的企业宗旨,锁定做新原料、新特中药、振兴中医中药的企业使命,专业致力于医用水蛭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营销,构建医用水蛭全产业链。 公司继2017年在广西钦州建成60亩医用水蛭养殖基地后,于2019年在元江县投资0.2亿元建成包括50余亩大棚高密度养殖和180余亩梯田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在内的医用水蛭养殖示范基地,成为国内菲牛蛭养殖头部企业。2021年,公司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就菲牛蛭品种基因数据库、品种种源DNA展开研究。至此,构建起集品种研究、种苗培育、规模养殖的原料生产产业链。 今年3月动工建设的医用水蛭加工项目总投资0.6亿元,预计实现产值2亿元。一期项目建设药品和食品生产车间,形成菲牛蛭冻干粉系列产品和功能性食品生产产能。二期、三期项目根据市场拓展情况,预建化妆品生产车间和原料提纯车间。企业通过建设省级专家工作站、申报入列道地中药材GAP认证,推进产学研创新合作,联合香港国际天然水蛭素药用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水蛭素系列产品,实现水蛭素明目眼贴、水蛭素护眼凝霜、蛭龙通络膏上市销售。与此同时,企业在香港启动功能性食品申报工作,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支撑,加快构建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 随着医用水蛭加工项目建设的推进,华治医药(云南)有限公司锁定2025年实现项目建成投产,2026年启动新药申报,2028年实现销售收入破亿元、税收破千万元,2030年启动扩产上市的发展目标奋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