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5-06-25   A05版:五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生态安全风险降低 流域生态质量提升
抚仙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逐步显现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879
     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本报记者 曾永洪 摄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玉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我市持续几年实施了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修复治理面积达1098平方公里。目前,该工程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工程成效逐步显现。
    工程有效降低区域生态安全风险。治理矿山及采石场1.2万亩,减少矿山开采对土石环境的破坏,减少地质灾害对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保障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治理入湖河道30条,提升入湖河道水质,减少污染物入湖量;建设7座垃圾转运站,增加垃圾转运量235吨/天;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配套污水管网52千米,实现抚仙湖流域城乡截污治污全覆盖,有效提高了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能力,降低湖泊污染风险。 
    流域生态质量持续提升。完成林业植被恢复1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万余亩,全面修复抚仙湖流域退化的生态功能。星云湖水质指标持续好转,“两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流域空间管控进入新维度。澄江市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坚持以水定人、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制定了层级明确的国土空间管控规划体系,以生态保护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湖边做减法、县城做加法,抚仙湖构建良好的湖滨生态系统,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进特色村,做大城区,做精集镇,做美乡村。
    面源污染防治成效凸显。据测算,抚仙湖陆域污染源中70%来自农业面源污染,为从根源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对抚仙湖径流区坝区5万余亩常年种植蔬菜的耕地进行了流转,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后土地得以休养,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根据监测评估结果,休耕轮作区域浅层地表水质正逐步改善,土壤养分富集现象降低,坝区高效节水减排项目实现了化肥农药减量,畜禽粪污排放量减少,面源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通过项目实施,“两湖”流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消失20多年的抗浪鱼鱼汛重现抚仙湖,星云湖渔获物产量得到提升,抚仙湖、星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均顺利通过验收挂牌,为流域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提供了坚强保障。近年来,濒临绝迹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彩鹮在抚仙湖北岸湿地和星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再次出现,“两湖”流域已成为鸟类的栖息地和越冬场,区域内动物种群丰富,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提升。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