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喻
近日,我市出台聘任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的实施方案,面向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员工及配送员,首批聘任30名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构建“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详见6月20日本报第一版相关报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外卖解决饮食需求,与此同时,外卖也成了“问题食品”的重灾区。一些商家为了争夺客源,不惜降低成本,牺牲食品质量和卫生。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破坏了网络餐饮行业形象。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员工及配送员对商家的各种内幕一清二楚,有人曾列了一份“不碰清单”,黄焖鸡因使用“僵尸肉”和用色素掩盖变质食材而名列第一,炸鸡和麻辣烫也是榜上有名,主要是因为对半成品的滥用以及汤底里的化学添加剂。有外卖小哥还曝光了“幽灵厨房”,好几家外卖店共用一张营业执照,甚至在同一个后厨作业。面对这些问题,需加大打击力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不仅需要专业监管的利剑,也离不开如毛细血管般渗透于行业肌理的社会化监督网络。玉溪聘任的30名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均在业内选定,他们天然具备“最后一米”的独特视角,能捕捉到监管部门难以日常触及的后厨实况、食材新鲜度等真实细节,“近水楼台”的监督优势无可替代,聘任他们当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是外卖食品安全治理“四两拨千斤”的创新,离“早发现、早处置”的食品安全治理理想,无疑更近了一步。 长远看,应加强对食品源头的监管,网络餐饮服务平台需摒弃“流量至上”的做法,将食品安全纳入算法考量,对卫生评级低、投诉率高的商家进行降权处理。此外,推动外卖行业透明化改革也至关重要,应当鼓励商家直播后厨、公示检测报告等,以重建消费者信任。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只有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划桨,市民才能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