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饶平 文/图
200多年前,一位来自江南的诗人商盘,带着诗笔与抱负,到元江赴任,从此将自己的生命与元江紧紧相连。在元江担任知府的短短3年时间里,商盘不仅以卓越的政绩赢得百姓的爱戴,更用如椽诗笔,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滇南画卷。 如今,元江的风,穿越200多年时光,依旧吹拂着这片热土。在这方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清代诗人商盘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他不仅以其才情在诗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以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元江人民的心中。
江南才子赴边地 壮志豪情入滇南 商盘,字苍雨,号宝意,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工诗善律,年少时便崭露头角,成为绍兴“西园吟社”的核心成员。此后,他广交天下名士,参与扬州“邗江吟社”、天津“水西园”等文人雅集,诗名远扬。在当时的诗坛上与厉鹗齐名,是清代中期浙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65岁的商盘长途跋涉,赴任元江军民府知府。初到元江,商盘写下了《调任元江偶咏》:“瘴云深处是元江,九曲河流绕郭长。客路八千逾暑雨,蛮花三百赛春妆。铁索桥横秋月白,石梯坡踏晚风凉。王事敢言难险阻,瘴雨蛮烟尽故乡。”这首诗以行役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元江的奇险风光与初见元江的心境。诗中,“瘴云”“九曲河流”“铁索桥”“石梯坡”等意象,勾勒出元江地理环境的艰险;而“蛮花三百赛春妆”又展现出边地独特的生机与魅力。尾联“瘴雨蛮烟尽故乡”更是体现了他将元江视为精神家园的豁达胸襟,这种超越传统贬谪诗愁苦范式的心态,展现了清代宦游诗人的典型精神风貌。
勤政爱民施德政 清风两袖立典范 在元江,商盘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将“为民父母”的使命牢记于心。当时,元江正处于清廷对缅甸用兵的战略要冲,永丰里三甲(今者嘎村周边)因“位居孔道”,百姓不仅要承受战争带来的不安,还要承担接待官吏、转运军需的沉重负担,“夫马负担过重,民不堪命”,生活苦不堪言。他在官牍中挥笔批示,减免永丰里三甲七寨的苛派杂役,切实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元江百姓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特立“青天商大老爷碑”,铭记他的德政。 商盘不仅关注百姓的物质生活,还十分重视文化与民生的融合。他的《槟榔词》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槟榔词》共两首,其一曰:“白傅栽花东涧上,苏公植柳在西湖。下车身到罗槃甸,只要槟榔树不枯。”开篇借用白居易、苏轼两位文豪栽花植柳的雅事起兴,而后笔锋一转,表达自己来到元江后,最关心的是当地的槟榔树能否茁壮成长。表面上是对树木的关心,实则隐含着对地方民生的深切关怀。 其二曰:“瘴烟漠漠雾茫茫,二月花开十里香。若要秋来多结实,种时须种母槟榔。”生动描绘了槟榔的生长环境和种植经验。“瘴烟漠漠雾茫茫”点明了滇南湿热多雾、常有瘴气的自然环境,展现了槟榔树开花时的壮观景象和馥郁香气。后两句直白地道出种植槟榔的经验,不仅体现了他对农事的细致观察,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两句诗可以引申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打好基础、选对方向,方能取得好的结果,也暗合了他治理地方的智慧。
诗笔绘风土 韵文存民情 商盘在元江的三年,不仅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更是一位用诗笔记录边地风情的诗人。他的诗作,成为了解18世纪滇南社会的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比较感人的是《元江杂感》:“官舍如舟寄薜萝,三更瘴鼠啮诗窠。生憎孔雀能炎毒,却爱槟榔当茗柯。”以边疆官舍生活为背景,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矛盾的情感,展现了流官在瘴疠之地的生存体验与文化适应。以“舟”喻官舍,暗示漂泊无依之感,“薜萝”缠绕官舍,凸显边地荒僻;将瘴气威胁与鼠患并置,隐喻创作被边疆险恶环境侵蚀的焦虑;“生憎孔雀能炎毒”揭示中原士人对热带生态的不适;“却爱槟榔当茗柯”则标志着生活习惯的本土化转向,从抗拒到接纳,体现了他的生存智慧与对地方文化的包容。这首诗从猎奇到体认,从教化到共生,从抒情到纪实,实现了清代流官边疆书写的多重突破,以诗补史,保存了元江当时许多的生活细节。 此外,商盘还创作了《南征四首》《哀牢山》《元江寓斋》《元江署中草木》等大量诗篇,描绘了元江的气候、物产、民俗和边地风光,记录了知府衙署的日常生活,反映了边疆官吏的孤寂心境。这些诗作,以其“清丽深婉”的风格,生动地刻画了边地奇景,也流露了江南文士对僻远之地的复杂情感,成为清代风土诗和宦游诗中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