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葛晓东 文/图 “我们这儿的治安环境没得说,心里踏实得很。”在华宁县盘溪镇的街头巷尾、村落院坝,群众茶余饭后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华宁县公安局盘溪派出所将警务工作深深扎根社区土壤,用一件件暖心小事织就平安网,用一桩桩务实举措架起连心桥。在这里,一场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的基层警务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划分责任区 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8% “多亏了老马警官,不然我们两家人这梁子就结下了。”在盘溪镇磨沙塘村,村民张大妈握着社区民警马立洪的手连连道谢。 此前,张大妈与邻居因宅基地排水问题争执不下,甚至发生肢体冲突。拥有二十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社区民警马立洪得知后,立即启动“警格+网格”联动机制,联合综治中心、司法所、村组干部组成调解小组,多次上门丈量地基、查阅不动产权证书,提出双方共同修建排水排污沟渠方案,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这是盘溪派出所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生动缩影。针对农村地区土地纠纷、家庭矛盾频发等特点,盘溪派出所将辖区划分为9个警务责任区,配备专职社区民警,广泛发动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形成社会共治合力。 同时,主动融入镇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派驻精干民警常驻联勤。每日带班领导结合最新警情、矛盾及信访信息到综治中心对接会商,推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高效联动。今年以来,成功化解重大疑难矛盾3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暖心举措 擦亮为民服务底色 “李大爷,您腿脚不便,我们上门帮您办。”6月3日,一辆印着“盘溪派出所流动警务室”字样的车辆驶入村道,民警携带采集设备上门服务,现场为李大爷拍照,两周后将办好的身份证送到老人手中,真正将服务窗口延伸至村口家门。 这样的场景在盘溪镇已成常态。盘溪派出所创新推出系列暖心举措,针对特殊群体“上门办”、上班族“延时办”、偏远村寨“预约办”、急难事项“加急办”、特殊需求“定制办”,用心服务群众。 今年以来,盘溪派出所累计为群众提供上门办证服务20余次,延时服务覆盖1200余人次,收获锦旗7面。在方寸之间的户籍窗口,民警用“微笑服务+高效办理”持续擦亮为民服务底色。 平安守护 让安全感“触手可及” “注意,嫌疑人出现在农贸市场。”今年5月,一名可疑人员出现在排查区域,此人正是之前盗窃早餐店现金的嫌疑人普某,民警立即前往现场实施抓捕。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仅用10分钟便将普某抓获归案,在其车内追回被盗现金4000余元。 这是盘溪派出所践行“派出所主防”理念,构建“公安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指挥联防体系的又一生动体现。盘溪派出所将城镇中心4个村(社区)划分巡防网格,购置巡逻车辆,实现“车巡+步巡+视频巡”立体防控。 同时,积极发动由保安、志愿者组成的“红袖标”巡逻力量150余人,常态化开展“见警车、见警灯、见警察”巡防,确保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应急处置。 今年以来,共破获案件26起,抓获网上逃犯5名,盗抢骗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3%,社会面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5%,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安全感“触手可及”。 警民互动 指尖服务“零距离” “各位村民,近期冒充乡镇领导诈骗案件高发,切记不转账、不汇款。”每天清晨,各村组警民联系群都会准时收到民警推送的精准提醒,从户籍办理指南到防溺水安全提示,从法律咨询到线索举报,24小时在线的“指尖警务”,让便民服务直达民心。 通过打造“指尖警务”,盘溪派出所民警将服务窗口“搬进”群众手机。今年来,累计发布预警信息3000余条,有效阻止电诈案件27起,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村民马先生说:“现在有困难找警察,动动手指就可以,比以前方便多了。” 从田间地头的矛盾调解,到深夜亮灯的警务车,再到24小时在线的微信群……盘溪派出所用一个个民生“小切口”书写着基层治理的“大文章”,警民同心绘就的平安画卷正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愈发绚丽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