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5-07-17   A03版:三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创新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488
    作为聂耳故乡,玉溪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用多种方式,创新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传播中更加生动、更具魅力,让红色精神在滇中大地深深扎根、代代相传。

□ 陈喻

    第八届聂耳音乐周启幕之际,玉溪市博物馆及西藏、广东两地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的声音——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展在林芝市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展,让边疆地区群众触摸历史印记、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唤醒心底炽热的爱国情感,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详见本报7月9日第五版相关报道)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穿越烽火硝烟的“最强音符”,记录着民族危亡时刻的震天怒吼,凝聚起新时代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比如,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绝非尘封于历史博物馆的冰冷档案,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是筑牢国家精神根基、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举措。
    作为聂耳故乡,玉溪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用多种方式,创新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传播中更加生动、更具魅力,让红色精神在滇中大地深深扎根、代代相传。玉溪采用现代设计理念、技术手段,不断推出符合社会需求和消费理念的文创产品,丰富文化产品的内涵和形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作出了多种探索创新和努力实践,令人印象深刻,深受教育和感动。
    故事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表达与情感共鸣的完美融合。玉溪推出的系列动漫微电影《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少年聂耳》,以漫画写实手法还原了聂耳成长历程,全网阅读量超3000万次;大型原创现代花灯戏《聂耳》再现了聂耳艺术创作人生,古老的剧种青春依旧,舞台上的聂耳英姿勃发;“嘱托暖玉溪·百人讲聂耳”系列短视频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网络传播形式展播后,点击量超120万次;“共鸣国声·国韵与聂耳”文创产品设计展,除了雕塑、油画、手工设计等传统美术设计作品,以聂耳元素为主题的书签、印章、打卡板、立牌和“吧唧”徽章等产品也备受年轻人青睐;精心规划设计的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行走中聆听国歌、了解聂耳,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向革命英雄们致敬……从这些经验来看,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不能拘泥于说教模式,要创新形式,深挖内涵,才能将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向更广处传播,让珍贵的“精神源代码”在新时代语境下焕发光彩。
    换言之,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要善用多元媒介形式铺陈历史纵深,如以博物馆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亲历”聂耳创作时的心潮澎湃历程,或借助现代文创产品让聂耳和国歌符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高质量作品重现风云激荡的年代,让严肃历史以鲜活动态拥抱时代,使红色精神遗产在人们心灵中永放光芒。尤为关键的,是将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化为滋养青少年心灵的精神甘泉,让聂耳的热忱与国歌的铿锵走进校园,融入升旗仪式的庄重、音乐课堂的讲解、主题班会的探讨,通过精心设计互动活动,引导青少年不仅聆听国歌,更读懂国歌。
    聂耳以短暂生命为中华民族熔铸出不朽音符,国歌则在岁月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从血与火中站立起来的灵魂回响。在奔赴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正是以历史之光照亮前路。以真实为基,以创新为翼,以育人为本——如此,将使国歌精神如星辰般永远闪耀于民族星空,为新时代的奋进者注入永不衰竭的磅礴伟力。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