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喻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红塔区立足资源禀赋,通过分类施策、差异化发展,推动林草产业提质增效,初步构建起融合林下经济、特色经济林、苗木盆景、森林康养等多元业态的现代产业体系。(详见9月9日本报第一版相关报道) 发展林草产业,可以更好地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林草产业以森林草原资源培育利用为依托,既可产生经济价值,又兼具固碳释氧、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和社会功能,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应当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重要产业支点。有鉴于此,红塔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林草产业,去年,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达9.69亿元,同比增长22.97%;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2.22亿元,同比增长跃升至43.48%。这一连串数据既彰显了红塔区林草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与无限潜力,也展现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推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产业发展,应当找准方向、厘清定位、明晰思路。红塔区先后出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储备包装总投资17亿元的32个项目,推动产业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从“传统型”转向“现代型”,为构建现代林草产业体系筑牢了根基,为产业发展安装了导航仪,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 与此同时,红塔区注重拓展产业链条与融合发展,不断激活资源潜力。在林下经济方面,建立种植、养殖、采集、景观等多维模式,2024年实现产值1.39亿元。老矣黑村林下养牛、高鲁山农牧结合等案例,实现了“资源—产品—效益”的良性循环。森林康养与旅游同步推进,建成森林栈道4.5公里、林间步道30公里,成功打造22个森林乡村,带动就业超200人,实现旅游收入1760万元……这些项目不仅优化了生态服务功能,更显著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也是林草产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内培外引”,红塔区持续壮大企业群体,目前已打造现代林业基地39个,培育市场主体52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获“绿色食品”认证24个。如玉溪毓园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精品盆景最多的盆景园;云南锦萃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推动农文旅融合,实现清香树主题园区试运营。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的主角,政府则扮演引导者、服务者角色,共同推动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发展现代林草产业是实现绿色发展、富民强市的有效途径。当前,现代林草产业早已超越传统种植养殖的范畴,而是通过系统规划、科技赋能和三产融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红塔区的经验表明:尊重地域特色、激活多元主体、推进业态创新,现代林草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