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5-10-13   A04版:四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以优良家教家风筑牢文明城市根基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2972
    
□ 蒋树芬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并强调“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家庭建设与国家发展、社会文明的内在联系。推进玉溪文明城市建设,必须紧扣这一指引,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让文明内化为市民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外化为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与鲜明底色。

文明家庭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坚实根基

    一座城市文明的高度,取决于这座城市千千万万家庭的文明底色。如同高楼大厦离不开一砖一瓦的支撑,一座有温度、有品质的文明城市,必然以千千万万个文明家庭为基石。没有文明家庭的“小细胞”,就没有城市文明的“大肌体”,文明城市建设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家庭的文明风尚,直接塑造着城市的文明面貌。当大多数家庭能做到成员相亲相爱、待人谦恭礼让、处事遵纪守法、长辈爱护晚辈、晚辈尊重长辈时,这些看似细微的言行,正是整个城市文明风尚的起点和缩影。家庭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潜移默化,塑造着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当诚实守信、睦邻友好、勤俭节约等价值观念成为家庭的普遍追求时,这些文明的因子便会从家庭溢向社区、职场,最终汇聚成良好的民风、社风,铸就成城市友善互助、和谐有序、文明有礼的温暖底色。反之,如果家风不正,家庭中充斥着争吵谩骂、失德失信、相互伤害等不良行为,不仅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损害家庭幸福,而且不良家风也会向社会蔓延,侵蚀社会文明的根基。家庭文明与社会文明休戚与共、同向同行。
    家庭能否形成文明风尚,关键在于有没有良好的家风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独特气质和价值追求,是家庭成员社会化的第一个“课堂”。家教是塑造个人品格、传递文明理念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家风家教,不仅能滋养家庭成员的成长,更能为文明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实践中,无论是中华传统文化“修身齐家”的智慧,还是老一辈共产党人“勤俭清廉、精忠报国”的红色家风,抑或是当代“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的感人事迹,都印证了家教家风对家庭文明、社会文明的深远影响。在当下的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创建中,“家风建设”被普遍视为一个核心抓手。各地广泛开展的“最美家庭”评选、家风家训展示活动,其背后的逻辑正是认识到:改善社会风气,必须从优化其“细胞”——家庭的风气入手。城市的文明指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家庭细胞的“健康”程度。因此,推进玉溪文明城市建设,必须以文明家庭建设为切入点,着力培育家庭文明新风尚,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城市文明的建设者与守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号召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这为我们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推进玉溪文明城市建设,必须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把优良家教家风培育作为文明家庭建设的核心任务。通过家教传递文明理念,通过家风涵养文明习惯,让每个家庭都成为文明理念的“传承载体”,让每个成员都成为文明行为的“践行主体”,以家庭文明为城市文明注入持久生命力。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

    要让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需要丰富宣传载体、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社区文化墙、学校教育、家长学校等平台,营造全社会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氛围。
    深化理论与政策宣传。围绕《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云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内容,通过专题宣讲、线上专栏、线下展板等形式,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活动,让市民深刻认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参与的思想自觉。
    挖掘传承优秀家风资源。系统梳理宣传中华传统好家风、老一辈共产党人红色家风故事、玉溪本地家风故事,通过“家风讲堂”“故事分享会”“文化墙展示”等形式,将家风中所蕴含的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俭清廉等道德理念与行为准则等传递到每家每户,让培育良好家风成为市民的内在自觉。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挖掘玉溪本地“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的感人事迹,通过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等平台广泛宣传,让这些家庭的好家风、好家教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同时,组织“文明家庭”代表走进社区、学校分享文明故事,激发市民建设文明家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搭建实践平台,让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载体

    让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落地生根,需要有具体可感的载体,让市民在实践中感悟文明、践行文明。
    推动家庭学校协同育人。在学校开设“家庭家教家风教育课”,将家风教育融入德育课程,通过“我的家风故事”征文、家风主题班会、亲子实践活动等形式,让“文明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同时,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引导家长重视家风培育,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协同合力。
    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依托社区、学校开设“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课堂”,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优秀家长代表,围绕“如何培育孩子文明素养”“怎样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如何经营幸福家庭”等主题开展培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将文明要求内化为日常行为,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
    丰富社区实践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家风文明进万家”系列活动,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垃圾分类、交通劝导、社区清洁等志愿服务;开展“家庭读书日”“亲子共读”等活动,营造书香家庭氛围;举办“好家风摄影展”“家风文艺汇演”,用影像、文艺作品记录家庭文明瞬间。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市民在参与中进一步理解家的意义,培育文明风尚。

凝聚社会合力,为家风家教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家庭文明建设不是“一家之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形成合力。
    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党员干部的家风与党风、政风、民风紧密相连。党员干部要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必修课,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好家风、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带头修身齐家,在孝敬父母、教育子女、邻里相处方面作表率,以优良家风带动政风、涵养民风。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推动妇联、教育、社会工作等部门协同发力,如妇联牵头开展“家庭文明建设行动”,教育部门推动“家校共育”机制落地,社会工作部门将家风建设融入社区治理等。通过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好家风”评选、“家庭关爱行动”等活动,将家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家风宣讲等服务;引导媒体开设《家风建设》专栏,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舆论氛围。通过多元主体参与,汇聚起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磅礴力量。
    家庭文明是城市文明的起点,优良家教家风是城市文明的灵魂。在玉溪创建文明城市进程中,应抓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让文明从“外在要求”内化为“市民自觉”,从“城市风貌”升华为“内在素养”。当每个家庭都洋溢着文明气息,每个市民都践行着文明行为,玉溪必定能以更温暖、更昂扬的姿态,绽放文明之花。
      (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