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5-10-13   A05版:五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老玉溪商号重焕新生
——文兴祥旧址今昔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234
     这座“融中于西”的老房子在今天依然洋气。
    老宅霞光掩映更显温馨静谧。
    老宅飘来琴声雅韵。
    游客在文兴祥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风雨如晦时也别有一番景致。
    只有仰望天空时才能窥见屋外城市的繁华。
    老宅完全融入市井生活。
    文兴祥成了玉溪的文化地标。
    在这里可以了解文兴祥商号创办者的家国情怀。
□ 本报记者 李冉 文/图

    阳光抚过玉溪市红塔区棋阳路50号的黄墙青瓦,汉白玉门楼上的纹路如岁月写下的行草。这里是文兴祥商号旧址,一座曾见证滇中棉纱贸易风云的民国商号,也是在当代重焕新生的“新兴州城博物馆”。
    1934年,玉溪商人郭新民将父辈在昆明经营的“文兴祥纱布庄”迁回家乡,建起这座宅院。这幢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建筑,藏着云南近代建筑的独特密码:它以“四合五天井”为骨,却巧妙地融入“两露台”的设计;青石窗框上勾勒出五种西洋线条,六道门洞暗藏券拱巧思,西厢那道汉白玉大门,更是民国滇商“融西于中”的鲜活见证。漫步其中,仿佛翻开一部立体的地方建筑史。八扇格扇门裙板雕工精湛,二层挂檐板缀满吉祥纹饰,檐口彩绘用金厚重、色泽犹新——如此完整的民国彩绘,在云南已属罕见。伸手轻触六角亭内顶的彩色藻井,指尖似乎能感受到当年匠人落笔时的温度。
    这座建筑的灵魂,是郭氏家族书写的一段滇商传奇。从晚清郭尚文、郭尚质兄弟奠基,到郭新民在昆明开创“文兴祥纱布庄”,再到返乡扩建商号,郭家的生意遍及三迤大地,更织就了“商业+实业+运输”的完整图景——创办利群织布厂,开辟玉昆线福安车行,一手推动了云南手工纺织业的发展。
    更难得的是郭家那份超越商业的家国情怀:掩护地下党员,筹建县参议会,翻修昆明维新街……1947年,罗庸、刘文典、钱穆等学者、名流受邀下榻商号后花园,让这里成为烽火岁月中一处难得的文人雅集之地。
    从商号到博物馆,文兴祥走过了90多个春秋,2001年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2023年,随着16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的注入,六角亭、月牙池修旧如旧,安防设施全面提升,“州城记忆 何以玉溪”主题展览的进驻,让老建筑真正成为“会讲故事”的博物馆。
    如今,这座老商号已深深融入玉溪的城市肌理。今年国庆、中秋期间,文兴祥的庭院里奏响了新的乐章——芃野乐队带来的周杰伦专场音乐会,让《青花瓷》的旋律在古筝与琵琶的合奏中焕发新意,传统与现代在此刻和谐相融。现场观众随着节奏轻轻摇摆,用手机记录下古老建筑与流行艺术同框的动人瞬间。
    紧随其后,10月5日、6日,“非遗花灯贺国庆迎中秋”晚会和歌舞剧专场在此温情上演。花灯舞蹈《灯妹子》以欢快的舞步点燃气氛,花灯表演唱《高古楼》、花灯歌舞《筑梦时代》等节目轮番登场,既展现了玉溪花灯作为国家级非遗的独特韵味,也传递着对家国富强的美好祝福。最令人难忘的是互动环节——非遗传承人现场传授花灯步伐和扇法,观众们踊跃参与,在亲身尝试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第一次见这么完整的民国彩绘,比课本里的图鲜活多了!”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市民刘红宇,指着房檐下的彩绘轻声说道。
    前来参观的重庆游客漆斌菲感叹:“文兴祥的蜕变,藏着历史建筑活化的密码。最好的保护,不是封存,而是让老建筑‘活’在当下,让滇商的精明与赤诚,顺着青瓦纹路,融进玉溪的城市血脉里。”
    从昔日商号到今日文化地标,文兴祥正以它特有的方式,继续讲述着跨越时空的玉溪故事。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