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6-13 第B04版:四版
| 大 | | 中 | | 小 |
|
【新业务新技术】 |
心内科成功为高龄患者实施左心耳封堵介入治疗 |
|
|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晨刊 字数:742 |
|
|
|
4月13日,心内科成功为一名89岁的女性患者实施了左心耳封堵介入治疗,这一技术的突破,为众多高龄房颤患者降低中风风险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今年89岁的蔡奶奶患有心房颤动5年余,合并冠心病、多支动脉血栓疾病,因此需要服用抗凝药来预防房颤血栓,同时服用阿司匹林抗冠心病、动脉血栓。 对于老年人来说,联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出血风险很高,蔡奶奶经常会流鼻血、牙龈出血,轻微磕碰后身上就青一块紫一块。为避免出血,蔡奶奶选择今天吃抗凝药、明天吃阿司匹林,然而,这样的服药方式不仅没有显著降低出血风险,而且起不到较好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效果。为此蔡奶奶来到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根据病情,医生建议行左心耳封堵来替代房颤抗凝。 医生在手术前行增强CT评估患者心耳是否有血栓同时将心耳形态重建出来,手术中通过造影来确定心耳的形状及大小,利用心腔内超声实时监控封堵进展情况,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封堵器放入左心耳后牵拉封堵器,看固定得稳不稳,心腔内超声看堵得严不严,达到标准后释放左心耳封堵器。次日,蔡奶奶就可以开始下床活动了,术后恢复良好,45天后复查,若封堵器表面内皮化完全(心脏内膜完全覆盖封堵器),那蔡奶奶就不再需要抗凝了,彻底解决了烦恼。 房颤患者左心耳内最易形成血栓,大的血栓脱落到脑后就常形成脑梗死,预防脑卒中,房颤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然而口服抗凝药物具有治疗窗窄、价格昂贵、出血风险大等缺点,随着国际上对于房颤患者个体化治疗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左心耳封堵术作为口服抗凝药的替代疗法,以其微创、低风险、高即时成功率的优势,已成为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治疗新趋势。左心耳封堵术是通过微创的方式,穿刺房间隔,将封堵器植入左心耳,闭合房颤患者血栓发生的根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 (王鹏宇) |
|
|
|
|
|